教育科研

联系我们

校长邮箱:xxtt13@126.com

网址:www.njklhzx.cn

地址:玄武区后大树根40号

邮编:210009

 

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来源: | 浏览量:24480 | 发布时间:2015-07-09 14:20:31

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十一五”教科研工作总结

201012月)

“十一五”期间,由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的发展,我校科研管理能做到有序、有效。我们的科研理念是: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人员落实、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有办公设施、科研资料充足,科研经费有保障;科研档案齐全,管理规范;能做好科研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工作。学校完 善了教科室建制,由教学校长负责教科研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配备了教科研资料和电脑等办公设备,明确了教科研管理在学校工作中的定位和职 责,并大力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积极开展。与“十五”期间相比,我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几个突破:

1、省、市级规划课题实现零的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一项省级规划课题和一项市级规划课题,顺利立项,目前均已结题;

我校贲玥老师申报了一项省级青年专项课题,顺利立项并顺利结题;

我校申报一项省级电教课题,立项,也已经结题;

市级个人课题自06年以来申报立项人数逐年增加,共计38项。

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了,大都已经成为各级各类的骨干教师。

2、发表文章实现零的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案例共计33篇,其中核心刊物1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篇;

另外,教师获奖论文也较“十五”期间有很大进步,其中,市级以上一等奖论文22篇,十五期间只有8篇;参与编撰论著11部,十五期间几乎没有;组织科研活动20多项;编辑科研文集12本。

3、首次被评为优秀教科室,首次跻身南京市教科研活动基地学校。

2007年,我校顺利申报南京市教科研基地学校,获得批准;

2008年我校教科室被评为玄武区优秀教科室;

2009年,我校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科室。

2010年我校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科研基地学校。

4、市级学科带头人实现零的突破。

2005年止,我校只有市青优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青优2人,只占当时教师总数的8%20062010年,我校教师结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其中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青优4人,区学科带头人14人,区青优8人,占我校教师总数的27.1%。现在我校教师队伍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26 96

2009年1229日,我校作为代表在全市教科研基地学校年会上发言,介绍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这也标志着我校教科研工作迈进了新的一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制定教师发展目标,分层打造师资队伍

一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当作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成“专家型教师为骨干,优秀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 伍。教师的成长、成熟是有阶段性的,分不同层次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2006年,校领导着手建立三个不同层次的中青年教师的动态发展目标,即发展型教 师目标、优秀型教师目标和专家型教师目标。按照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和科研理论水平的不同,将我校中青年教师划分发展型教师、优秀型教 师、专家型教师。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初中,共32个教学班,在职教师总数为92名,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70%以上,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十一五”以来,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区乃至全市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是我校和教师成长的写照。我校扎 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使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教育科研使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教育科研使教师成为“问题型”教师,教育科研使教师成长为“研究 型”教师。

二、服务教师,发展教师

1.从问题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

以教研组为单位,从教学实际出发,找到校本研究问题,并落实具体研究举措,是学校教科研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有效整合”“构建质量保障机制”等课题的研 究,学校提出“有效课堂”的研究,并要求在学科领域付出研究。怎样进行整合才能有效,才能更好地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怎样构建质量保障体系?除此以 外,各学科还根据本校学生学习状况,继续围绕“四边”课堂进行教学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专项研究,亦收到了教科研的良好效果。另外,学校一年一度的青 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竞赛、青年教师演讲活动等都将研究推向了深入。青年拿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才艺,向同行展现了风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学校教科研的进步,离不开学校文化建设。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形成了“实”文化特色。“十一五”期间,将着力打造并弘扬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实”文化 特色,且将其推向新的高度。我们提出“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和“质量为本、名师支撑、科研兴校、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 组室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厚德、博学、笃行”学校人文精神。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校还将进一步丰富并完善教科研管理体制,开展各项讲求实效的活动,改进教科研课题管理,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十三中科利华分 校“教师发展工作室”培养方案》《十三中科利华分校教师发展工作室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水平更上层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校分层培养,分类促进,以个 人发展规划、后备人才推荐、骨干教师考评等方式,让不同年龄和层次的教师明确发展目标,寻觅发展途径,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走出去,请进来”,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如我校200812月组织初三教师和班主任到上海两个学校参观学习;20095月组织教师到杭州外国语学校学习参观;20107月,组织教师聆听全国著名专家钱志亮、赵桂霞、李晔等的报告,从教育教学、心理礼仪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201011月, 组织教师到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实验中学学习参观;组织教师参加“南京市教育论坛”或聆听名家的公开课和讲座等,如听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报告,请特 级教师曹勇军和仇炳生老师来校做报告,组织教师观看李镇西老师的成长之路,组织语文组老师参加“全国第二届初中语文‘新课程 新精彩 新走向’名师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组织语文组老师参加江苏省08年优质课竞赛观摩活动。

3、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不仅重视目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还积极尝试将教学、教研、科研与培训一体化,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本校的、科学的研修模式,形成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每一 位教师发展的教育科研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我校的校本研修主要从教学反思、专题学习、教学观摩等方面展开。

①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课堂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近年来,根据我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我们要求教师加强教学反思。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反思可围绕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来写,切口要 小,要有一定深度。此举意在引导老师们注重自己教学的点点滴滴,注重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学校的具体要求是:每课一反思,把反思写在教案的教后记处;每学 期一反思,教师用教学论文、教学叙事或教学案例的形式,对自己一个学期中教学中的重要收获或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反思;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后,要就本节课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

一开始,教师们觉得写教学反思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所以不少教师撰写反思时三言两语,敷衍了事,或是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概括,或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称赞一番,抑或是说说课堂气氛。后来,学校通过讲座、沙龙、竞赛等方式进行外部引领,有效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 要,渐渐养成了撰写教后反思的习惯,他们也尝到了其中的甜头。近几年,我校教师参加教学论文竞赛评比的人数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这实际上与教师反思习 惯的养成、反思能力的提升是分不开的。2009年,我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2篇,其中核心刊物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篇;参加省论文竞赛获奖的有22篇;参加南京市论文案例竞赛的有33人次(获奖23篇)。

②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我校大力开发校本培训 资源。上学期以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针对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选点研修,举办专题讲座或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阐述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18期专题讲座或校本研修活动,这18期标题分别是:

《老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教师,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 《优化问题设计,提高学生思考力》

《把握教材,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如何出好一份试卷》    《审美素质,教学艺术的核心要素》

《互动生成,重在有效》《考试质量分析,教学的新起点》    《课堂浪费,教学效益的硬伤》

《定准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有效》 《复习课,重在“理”与“通”《教育,渴望智慧》

《亲其师,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学风格,教学成熟的标志》 《从“被发展”走向自主发展

学科组长,引领学科发展》 《作业,学习质量的“牛鼻子”》 《让小鸡自己回家

期待,是一种教育境界》 《教师礼仪优化自主体验  科学指导学生复习

《学情分析:制定精准教学目标的前提》

这些研修材料,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③教学观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

教学观摩是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充分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围绕相关信息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我校利用周三教师集会时间,通过示范课、讲座等形式进行校本研修。具体方式是由骨干教师给全校教师上示范课并由其就本次研讨主题开设微型讲座,效果很好。以09-10学年度为例,我校分别进行了这样的活动13次,分别是:

2009923日,活动的主题为:通过深入解读文本来优化课堂设问。语文教研组长桑青老师开设展示课《饮酒》,并开设题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之浅见》的微型讲座。

2009114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优化互动生成,追求课堂的精彩”。活动开始,英语教研组长周红老师开设观摩课,接着由周老师就这一节课开设微型讲座。

2009122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优化教学目标”。数学教研组长凌佳老师开设观摩课,课题是《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接着,由凌佳老师就这一节课开设微型讲座《以“案”说“备”》,重点讲教学案的准备和使用。

2010317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优化过程与方法目标”。车金沙献课,课题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特征》。接着,由初二(1)班的匡寒玥同学作为学生代表,畅谈学生眼中的车老师。

2010414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优化教学过程”。物理学科教研组长方兴荣老师开设观摩课,课题是《力与运动·二力平衡》。接着,由初二(2)班的曹易同学发言,他发言的关键词为“有趣”。

20091014日下午,青年教师以演讲的形式畅谈“我和课堂”,意在引导青年教师和全校教师关注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土、教师的成长舞台。

2009114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优化互动生成,追求课堂的精彩”,会前下发学习材料《互动生成,重在有效》。

2009122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优化教学目标”,活动前下发学习材料《定准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有效》。

2010317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优化过程与方法目标”。

2010414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优化教学过程”。

2010年1013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优化自主体验”。

2010年1124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重视学情分析”。

2010年1124日下午,活动的主题是“重视学情分析”。

……

通过这样的教学观摩或沙龙等活动,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得到了发展和提高,青年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仅 2009年一年,我校教师开设区级或区级以上公开课就达64节,其中国家级4节,省级10节,市级9节,区级34节,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引起不小的反响。2010年,我校接待了多批慕名而来的参观学习者,这更说明我校的各方面的进步。

④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读书作为教师专业引领的重要方式,先后推荐教师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班主任工作艺术》(魏书生)、《细节决 定成败》(张瑞敏)、《阳光心态》(章峰)、《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和《向孔子学做老师》等书籍。通过广泛的阅读,老师们获得了广博的文化 科学知识,使他们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也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的学科知识,提高自己在学生 和家长中的威信。同时,通过阅读,也很好地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方法论,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我校组织青年教师“相约星期四”读书会,并发出邀请函,诚挚邀请青年教师,利用周四晚上的时间一起读书,共同交流,寻找心灵的力量,品味读书的快乐和幸福,效果不错。我校还利用周三下午教工集会时间,在923日,1021日,1125日,1224日,分别举行了四次读书沙龙活动,全校教师分期分批老师参加了活动。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老师们畅所欲言,交流自己读书的体会、收获,大家一同分享他们读书的快乐。

只有读书,教师的文化和精神才有可能因为这肥沃的土壤的滋润而从心底萌发、生长,给人以清俊脱俗的面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了,课堂教学才能得到保障。

⑤选点研讨——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近年来,我校通过课题研究,探寻课堂教学中的增长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运用,“四边” 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等等,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选择重点、难 点,进行专题研讨,对教师的启发帮助很大。

2009年1120日,语文教研组开展“优化问题设计教学片断交流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大家认识到优化问题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问题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总观全局,设计主问题②紧扣标题,优化问题设计③咀嚼细节,优化问题设计。

2009年1225日,数学组开展“优化互动生成“教学片断交流研讨活动。通过充分的交流,大 家认识到,优化课堂动态生成,要廓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①自主≠自流。②活跃≠混乱。③体验≠活动。课堂的生成是师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碰撞的必然结果。 教师只有精心地预设,适时恰当地引导,敏锐地把握思维的火花,课堂才可能有真正精彩的生成。

“十一五”期间,我校共发表文章44篇,其中核心刊物12篇;获市级以上一等奖论文28篇;省级规划课题一项,已经顺利结题;市级规划课题一项,已经顺利结题;

尽管教科研管理实际中尚有不少问题,但相信在上级教科研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迎来“十二五”教科研的辉煌。

聚合标签:

或许您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