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团队是我校队伍建设的宗旨与目标,我校也以此作为校本研修的专题开展系列学习活动。7月1日,我校“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校本研修活动邀请到了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刘美琳老师,刘老师是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科室主任、英语教研组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市劳动模范,南京市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长,南京市高中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实践导师。刘老师的讲座从“挑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刘老师介绍了基础教育家于漪,从于漪老师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一件不易又有意义的事情。面对“你想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这一问题,刘美琳老师认为我们应该以于漪为榜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接下来,刘老师从“四有”好教师的解读出发,丰富的视频资料,详尽的案例解读,使得在座的每位老师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明晰的规划。只有立足教学,关注教科研,并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时间、能力、毅力、主动学习的意识是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必备要素。从现在开始挑战自我,提高我们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变“心动”为“行动”!
随后,刘老师又从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三个方面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指明方向。只有做到培养扎实的专业素养,制定详细的职业规划,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具备勤于思考的习惯、务实的钻研精神,依托良好的发展平台,教师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
最后,刘老师认为“自我实现”是一个追求的目标,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尽全力做好自己应做之事。不断阅读、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成为优秀又幸福的教师之路上不断前行。


研修的第二阶段,由高建君校长作指导。高校长提出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以爱育爱”是科利华教师必备的教育能力。公布了5月份由教科室牵头,学校成立“科雁团队”的成员名单,鼓励“领头雁”们要带头飞、肯奉献、出实绩。高校长说教师应做到积极性、责任感、事业心并重,只有不断发展自己,才能成就学生。最后,高校长勉励大家成为一名心中有大爱,眼中有阳光的优秀教师!



科利华中学独具特色的校本研修总是让教师们获益匪浅,在学习中感悟与成长,收获成就学生、成就自己、成就学校的良策!

向上滑动阅览
听刘美琳老师讲座有感
英语组 张跃荣
2020年7月1日,我们学校特邀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特级教师刘美琳老师到我校分享宝贵经验,主推教师专业发展。整个讲课过程中,我听得非常专注,收获颇丰。主要总结以下三点:
1.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而且,对科研的关注使教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这将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不局限于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学者型教师对于学生影响更多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
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如果缺乏对教学的关注,教师可能会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机会。很多教师觉得,上课、备课、批改学生作业,会占据做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太多,对科研发展“有害无利”。其实不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高质量的教学将会有效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教师要上好课,绝不能局限于课程知识之内,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这将有助于拓宽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领域。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教师需阅读大量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材料,这将促使教师对专业问题的深入思考。此外,教师绝不要忽视课堂中师生相互启发的作用,也许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会获得新的科研灵感。所以,教学可以成为科研的强大动力。
所以,若想在专业上有长足的发展,就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属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规划。平时就要注意广泛阅读、深入研究最新教育思想与理论,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并注意运用于教学实践,注重课程教学的反思与灵感记录,汇聚成丰富的实践材料,积累文章写作的素材,时机一到便可水到渠成。
2.Grit is living life like it’s a marathon, not a sprint.
Grit=passion+perseverance+objective
坚毅的定义是能够充满热情的追求,艰难目标,那些目标能够使人感到敬畏和鼓舞,激励人们变得更优秀,在情感上更丰盈,勇于承担风险,并且过上他们最好的生活,也就是说坚毅的最重要的三要素是热情,毅力和长远目标,
树立终生的学习的理念,做新时代终生学习型教师,我们需要的就是坚毅。一时的积极与激情不是坚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坚毅。坚毅是为了实现目标充满热情,不怕艰难,保持恒心。教师要想成为一位名师,必须要有坚毅的品质,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务实的专业态度。
3.There is no learning in the comfort zone.
There is no comfort zone in learning.
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而且一旦跳出这个领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及变化,你可能会觉得有压力,无所适从。
学习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比如,生活中,换一条上班的路线;学习中,接触另一 个专业的书籍;工作中,切换到另外一个岗位。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比如在公共场合演讲,或者从事一些危险的极限运动。(keywords: fear, nervous, react)
教师如果一直使用以前的课件等课程资源,停留在舒适区,那么就接触到成长的天花板了。教师必须不断阅读、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尝试新的授课方式,增加新潮的教学素材,这就需要大量的备课时间,耗费大量的精力,过程肯定是艰辛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是教师自身的学习提升的机会,提升了教师的语言水平,增强了终生学习的意识。所以,教师应该走出舒适区,大胆尝试新的教育实践,采用新的教育理念,这样在教师专业上才会有长足的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